环氧胶泥,环氧树脂胶泥,环氧修补胶泥,环氧砂浆,环氧树脂砂浆,环氧修补砂浆,水乳环氧树脂砂浆,高强环氧树脂砂浆,无收缩环氧树脂砂浆,环氧乳液砂浆,环氧乳液修补砂浆,环氧修补水泥砂浆,环氧树脂水泥砂浆,环氧树脂修补砂浆,沥青胶泥,环氧沥青胶泥
形成混凝土蜂窝的原因主要如下:
1、混凝土在振捣时振捣不严,尤其是没有逐层振捣;2、混凝土在倾掷入模时,因倾落高度太大而分层;3、采用干硬性混凝土,或施工时混凝土材料配合比控制不严,尤其是水灰比太低;4、模板不严密,浇筑混凝土后出现跑浆现象,水泥浆发生流失;
5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已有离席现象。
六混凝土空洞1 空洞形成的原因及特征由于混凝土灌注时有一些部位堵塞不通,构件中就会产生空洞,空洞不同与蜂窝,蜂窝的特征是存在于未捣实的混凝土或缺水泥浆;而空洞却是局部或全部没有混凝土。空洞的尺度通常较大,以至于钢筋全部裸露,造成构件内贯通的断缺以至于结构发生整体性破坏。形成混凝土空洞的原因主要如下:1.振捣不密实或漏振;2.钢筋间距偏小,混凝土下不去;3.配制混凝土的砂石级配不好;4.混凝土自由倾倒高度**过规范规定,造成混凝土石子与水泥浆分离;5.钢筋外侧保护层不够。
形成混凝土结构露筋的原因主要如下:
(1)灌注混凝土时,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,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;(2)结构构件截面小,钢筋过密,石子卡在钢筋上,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,造成露筋;(3)混凝土配合比不当,产生离析,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。(4)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捣不实;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,使钢筋位移,造成露筋;
(5)木模板未浇水湿润.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,拆模时缺棱、掉角,导致漏筋
混凝土工程常见缺陷及修补措施,**全面!
2 混凝土胀模的防治措施1、 模板设计方面的措施 。2、 荷载的组合:除按规范计算混凝土的侧压力外,还应考虑混凝土的浇筑方法、堆料方法及可能发生的意外荷载。3、 模板的设计:全钢模板板面、支撑、对拉螺栓的布置可按通常方法计算,但面板为木竹板面时,因板材的技术指标一般在标准干燥条件下测定,经水泡后会稍有损失,因此凡采用木、竹面板时,建议其厚度较计算值作一定的增大,围檩间距及柱箍间距作适当减小,对拉螺栓布置间距也适当减少。4、 对拉螺栓的布设:应结合结构计算布设,对不宜布设对拉螺栓的部位,可采用支撑进行补强。此外,在距墙、柱模板200~250㎜处楼板上,须预埋18-25钢筋支脚,以固定模板下口。5、 对楼板的支撑,应在结构计算基础上,分别计算梁、板支撑架,并根据实际设计情况布设支撑架立杆。采用二次支撑体系或快拆模体系,要画出详细的模板图辅助施工。6、 处理好以下问题:角模形式、大小及与墙、楼板模板的连接方式;模板板块的拼接方法,大模板之间及大模板与角模的拼接方法;梁柱节点、楼板与墙、柱交接处内外模板及支撑方法。7、 设计门窗洞口模板、预留洞口模板及其支撑形式、安装定位方式。8、 根据建筑结构设计实际情况进行模板预排,将非标准板放置在跨中便于处理的部位。
蜂窝有表面的、深井的和贯通的三种,也常遇到水平的、倾斜的、斜交的单独蜂窝和相连的蜂窝群,其表现为局部表面酥松,无水泥浆,粗骨料外露深度大于5mm(小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),石子间存在小于较大石子粒径的空隙,呈蜂窝状,有蜂窝处的混凝土强度很低。
2 露筋的防治措施:(1)浇灌混凝土,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,并加强检验查,钢筋密集时,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,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;浇灌高度**过2m,应用串筒、或溜槽进行下料,以防止离析;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;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,操作时,避免踩踏钢筋,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直正;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;正确掌握脱模时间,防止过早拆模,碰坏棱角。(2)表面漏筋,刷洗净后,在表面抹1:2或1:2.5水泥砂浆,将允满漏筋部位抹平;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上和**颗粒,洗刷干净后,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。